如何解決拉伸件模具的拉傷問題
在很多工場的實際運行過程中發(fā)現拉伸件的模具很容易會被拉傷,我們改如何去解決呢:
1、被成形工件的原材料方面,通過對原材料進行表面處理,如對原材料進行磷化、噴塑或其他表面處理,使被成形材料表面形成一層非金屬模層,可以減輕或去掉工件的拉傷,這種方法往往成本較不錯,并需要添加另外的生產設備和增加生產工序,盡管這種方法有時有些效果,實際生產中應用卻很少。
2、工件與模具之間,在模具與成形材料之間加一層PVC之類的薄膜,有時也可以解決工件的拉傷問題。對于生產線通過機構可以達到連續(xù)供給薄膜,而對于周期生產的沖壓設備,每生產一件工件需加一張薄膜,影響生產速率,此方法一般成本也很高,還會生產大量廢料,對于小批量的大型工件的生產采用此種方法是可取的。在一些成形負荷很小的場合,有時通過添加潤滑油或加EP添加劑的潤滑油就可以解決工件的拉傷問題。
3、模具方面通過改變模具凸、凹模材料或對模具凸、凹模進行表面處理或者選用適當的模具材料,使被拉伸材料與凸、凹模這樣接觸性質發(fā)生改變。實踐證明,這是解決拉傷問題經濟而方法,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綜上所述,解決拉伸件工件及模具凸、凹模表面拉傷問題的方法很多,對于具體的個案,應根據工件和載荷大小、生產批量、被加工材料的種類等情況選擇應用的方法。
拉伸件尺寸標注有哪些注意點:
1、很多時候由于我們拉伸件各處所承受力大小各不相同,所以我們拉伸后的材料的厚度也會或多或少的有些變化。一般來說,我們的拉伸件底部中心會保持原來的厚度,底部圓角處材料變薄,而頂部靠近凸緣處的材料卻變厚,矩形拉伸件四周圓角處材料也是變厚的。
2、我們再設計拉伸件產品時,對產品圖上的尺寸應該明確的標注內部尺寸和外部尺寸,不能同時標注內外尺寸。
3、拉伸件尺寸公差是如何標注的呢?一般情況下,我們的拉伸件的凹凸圓弧的內半徑以及一次成型的圓筒形拉伸件的高度尺寸公差被稱為雙面對稱偏差,其偏差值為環(huán)球(GB)16級精度公差相應值的1/2。并用±號標識清楚。
當拉伸件出現皺紋時如何去掉呢?
1、通過大量的生產實踐經驗積累證明,拉伸件的起皺的主要原因,為拉伸過程中材料的堆積和局部材料運動速度的過快造成的。在制定實際解決方案時,應從以上方面考慮調整模具的相應機構,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2、防止起皺的方法是要確定拉伸件在拉伸過程中模具能夠壓住料,確定正確的板料流動速度。沖壓件在拉伸時板料流動過快,則可造成起皺;另一方面,板料流動過慢,則可造成沖壓件開裂。
3、當皺紋在拉伸件四周均勻產生時,應判定為壓料力不足。
4、當拉伸錐形件和半球形件時,拉伸開始時大部分材料處于懸空狀態(tài)。輕易產生側壁起皺,故除增加壓邊力外,還應采用增加撿伸筋來增大板內徑向拉應力。
5、凹模的圓角半徑過大,毛坯向凹模內流動經過凹模圓角是產生彎曲變形的彎曲阻力越小。彎曲阻力越小,越容易造成起皺的發(fā)生。凹模半徑小彎曲變形的彎曲阻力越大,越不容易起皺,但易造成制件的開裂和拉毛現象產生。